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强制关注公众号、弹窗广告不合规等问题频现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扫码消费调查结果 正文

强制关注公众号、弹窗广告不合规等问题频现 浙江省消保委发布扫码消费调查结果

来源:不敢高攀网   作者:焦点   时间:2024-05-20 06:43:20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在餐厅落座后掏出手机扫码点餐,强制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关注公众告不果习惯动作;车辆驶出停车场前扫码完成缴费,给有车一族带来了一定便利……如今,号弹合规自助扫码成为很多消费场景的窗广查结“标配”。不过,等问强制关注、题频弹窗广告、现浙消保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等问题也令消费者感到困扰。江省近期,布扫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围绕点餐、码消购物、费调娱乐和停车缴费等216个线下消费场景及线上问卷开展扫码消费调查。强制调查发现,关注公众告不果部分商家存在扫码强制关注公众号、号弹合规服务条款内容冗长、窗广查结弹窗广告不合规、个人信息遭过度索取四方面问题。

扫码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仍存在

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然而,部分经营者将关注微信公众号或使用微信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本次调查显示,有40%的消费者遇到过扫码必须关注微信公众号的问题。在消费者最不满意的扫码消费服务场景调查中,“关注微信公众号等各类账号”排名第三位。线下调查发现,有17个商家要求在扫码消费时必须关注微信公众号,比如:某面包店需扫码关注公众号后才能点餐;杭州某商场停车场需关注公众号后才能缴费离场;餐饮企业某某家需关注公众号才能排队预约取号。

服务条款复杂冗长 重要条款未明确标识

复杂冗长的服务条款和隐私条款可能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带来潜在损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但很多商家在隐私条款中对相关重要条款未进行明确标识,未履行提示义务。

此次调查发现,扫码消费中涉及“服务协议”“隐私条款”的占比达39%,且服务协议(隐私条款)内容复杂冗长,比如,某餐饮企业隐私协议条款超过1万字,相关重要条款未明确标识。对于服务协议和隐私条款,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认真查看。线上问卷显示,近80%的消费者不会仔细阅读复杂冗长的隐私或服务条款。

弹窗广告频繁 影响消费体验

扫码消费中的弹窗广告推送不仅干扰付款界面,影响支付流畅,拖慢付费效率,广告过长还会破坏消费者选购商品或服务的体验,降低继续消费的意愿。《广告法》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此次调查显示,部分知名充电宝租包用服务商家均在扫码后弹出广告,部分弹窗广告点击后无显著关闭标志,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线上问卷显示,消费者最不满意的扫码消费服务场景中,排名第二的是“扫码出现广告”。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存在泄露风险

部分场所在扫码支付的过程中要求消费者授权个人信息,如授权用户名、手机号、地理位置、通讯录等内容,不授权就无法获得服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违反收集个人信息的“最小必要”原则。

此次体验发现,扫码消费要求授权手机号码的占比23%,点击同意隐私服务协议等才能下一步操作的占比22%,要求获取昵称、头像等信息的占比19%,合计占比达到64%。比如:杭州某游戏机、宁波某娃娃机需获取消费者头像、昵称等信息后才能使用。而在消费者最不满意的扫码消费服务场景线上调查中,25%的消费者表示最不满意的是“显示、绑定、授权个人信息”的情况,原因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手机一扫,信息就来,科技进步给现代人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然而,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损害其合法权益。在此,浙江省消保委针对此次扫码消费调查发现的问题,呼吁商家在提供扫码服务时应做到透明、必要、自愿,所有商业行为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住法律的底线。“强制关注”看似“圈粉”,实则“脱粉”,商家应从长远出发,多些“消费者视角”,切勿被短暂收获的“流量”反噬,影响自身的评价及口碑。另外,也建议消费领域企业密切关注行业监管动态,及时完成自纠自查,以免触发相关合规风险。

同时,浙江省消保委建议消费者要加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如发现相关商家在提供扫码服务过程中涉嫌强制关注公众号、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等,可以向地方消保委、市场监管部门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部门反映情况或举报。

责任编辑:温馨宁上一条:湖南省举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宣贯会下一条:没有了

标签:

责任编辑:热点